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章节目录 第16章 干农活惨遭拉夫

作者:byz少负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平大伯摇了摇酒壶,给道长把酒斟满,“原来刘湘搞“倒杨同盟”时,不是让袁祖铭的兵进了重庆城么,过后重庆由刘湘、袁祖铭合占,双方各有几师部队分别驻扎在城内外。袁祖铭先回重庆后,觉得自己打杨森时出了大力,地盘、枪弹、银钱都没捞到。成都开善后会议分果果时,你刘湘过河拆桥,装聋作哑,把原先给我许的好处泡了汤。他怀恨在心,又风闻在湖北的死对头杨森,正在暗地里跟刘湘谈判,准备打回四川。

    这样,先回到重庆的袁祖铭,便决定趁刘湘还在成都的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重庆,横扫下川东,封锁夔门,阻断杨森从湖北回来的路,造成在四川自己是吴佩孚唯一可依靠的力量的既成事实。然后再回师西上,消灭刘湘,掌握四川大局,大捞特捞,岂不比在贵州好?

    刘湘一看情况不对,自己的部队散在各地,集结不起来,马上加紧联系被自己赶出川的老同学杨森回来,对抗袁祖铭。

    “杨森真的要回来了?”柳道长的眉头皱上了。杨森刮地皮,可比刘湘狠得多!

    平大伯说:杨森逃到宜昌时,手下只有个孟青云独立旅,追随着到了宜昌。杨森回川时间紧迫,只身先到万县,家属仆役,仍滞留宜昌。

    在万县安定后,杨森电令孟青云部护送家属回万县。

    孟青云接令后,立即安排杨森家属和警卫人员,坐轮船回四川,他的大部队从两岸驻扎地出发,步行护送。按他的话叫“马步三军、夹岸而行”。

    吴焜受伤很轻,年轻人活力强,几天就全好,已是旧历四月下旬。

    受伤的人最易伤感,养伤时,吴焜更思念叶子和照哥哥。他们现在那里?牛皮是否卖掉?应该回来了吧?

    在初冬的江风中,熊必照和小叶子搭乘吕家木船,顺流东下,这天到了沙市。

    沙市是长江上一个大码头,也是一个叫了很久的“洋码头。”

    “啷个别的地方叫码头,这里叫洋码头呢?”熊必照诧异地问。

    “这是大码头,到宜昌,进川的货物,都要在这里转运。东洋日本,西洋英国人、美国人、墨西哥人,都在这里有洋行、仓库、码头、领事馆,还有外国人住的租界,所以叫洋码头呗。”

    “这里的洋人好多呀!那个洋姐姐身上好白!”叶子在旁惊叹。

    吕兴银:“必照娃,我这船在这里出货,然后要去揽货运回四川。大约要花三天时间。孩子,你也看到我的情况,实在是请不起人了,三天后,你要另想办法了。我也来帮你想法,就在这里找点事做。我看你那张牛皮就在这里出手,长期拿在手上也不是个事。”

    熊必照皱眉:“好吧。”

    这沙市“洋码头”真洋!沙市港的江面上,外国的船舰是“大哥”,横冲直撞,“洋码头”至三府街一带洋行、商号、教堂林立。西部中国的货物,一船船的运往外国,一艘艘“洋船”上卸出一箱箱标印外文的各种洋货,通过这里运转的“跳板”,向中国内地倾销。

    川东的牛羊皮,因是山区货,比其他地方的质量要好一些,通过吕驾长的周旋,卖到了三块钱的高价,比万县整整多了一倍。

    胡厚祥和李传富,给熊必照在码头上找了个扛大包的活。先半年试用期,管吃不管饱,睡在工棚大统铺,半年后才有工钱。码头当搬运,也有行业管理,类似于后世的联营。

    熊必照看沙市码头上的搬运工人,真的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他们长年累月披块破麻布,扛着、驮着一件件沉重的各种物资,艰难地蹒跚于跳板上,汗流浃背驮扛,重包一二百斤是常态,在窄窄的三四块跳板上来回奔跑,许多人累得吐血、屙血,有的累残病死,在洋人面前低人一等不说,最怕的是那些洋人请的中国狗腿子,特别爱打人,比洋人还要凶。有人编歌子唱:“洋码头上野兽多,苦力受罪无奈何,日披破麻布,夜宿茅草棚,肩挑背驮似牛马,皮鞭之下把命丧……”

    还有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叶子的饮食、住处,没有!

    三天很快就到了,返程的货也装上了。

    吕驾长急得嘴唇上起了泡,他是忠厚人,明白如果丢下熊必照兄妹俩,很快就是个死。他也不同意熊必照去扛大包,他觉得熊必照身胚没长成,嫩骨头,这巨重的活干上,要不了几天就会累趴下。而叶子,独自在码头上,不出所料,很快就会被人掳走,不知所终。

    他带着兄妹俩,在码头上停靠的木船边,一艘艘的问。终于有一艘到上海的大木船,原来雇的湖北船工回家了,差船工,愿意雇熊必照,一月一块钱,叶子食宿免费。但工期只到上海。

    熊必照和叶子,无路可走。少年心性,也想出去闯一闯,加上口袋里还有几块钱,怕啥?

    在吕兴银驾长、李传富、胡厚祥不断的叮嘱中,熊必照和叶子,踏上了到上海的跳板。

    这天,平大伯给吴焜说,今晚祭祀,祭祀就在平家的堂屋,他已请了柳道长来家主祭,平大娘弄了几个小菜作祭食。要吴焜早点回家后,洗洗,把那件好衣服换上。

    吴焜照常带着平江,来到玉米地里,这块地紧邻一条大路。这条大路位于半山腰,是从下河的云阳县南岸而来,通往万县城,但路窄,路烂,崎岖不平,仅供本地人短途所行,鲜有货物和官吏经过。

    玉米长得青翠欲滴,一排排、一簇簇整齐的伫立在坡地上,微风吹过,叶子哗哗,象队伍在行进。玉米苗下面,栽插了近一月的红薯苗,长出了茂密深绿的藤蔓,把地面遮盖得严严实实。

    吴焜今天的农活叫翻藤子,就是要把长野了的红薯藤挪动,翻一遍,防止红薯藤的节点着地处,长出新的根须,让养分集中到它主要的根茎部,结出大的红薯。

    小屁孩平江,坐在路边一棵枣树的荫凉处,捉蚂蚱,每捉到一只,就用草拴起,回家后,可以烧着吃,可补人哪。

    吴焜在割人皮肤的玉米叶丛里弯着腰干活,动作很快,干起活来忘掉了周边的动静。

    突然,平江跑进地里来,抱住他的腿,惊慌的叫道:“小叔叔,糟了,来兵了。”

    吴焜站起身来,回头一看,几个兵,大敞着衣襟,肮脏的肚皮露在外面,横背着步枪,已经站在玉米地外的路上。远处,一队荷枪实弹的兵队,逶迤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

    一个老兵油子,满头大汗,左手用大盖帽扇着风,右手用横挎在肩上的步枪,指着吴焜,脸上横肉颤抖,狞笑着。

    旁边一个瘦得像干猴儿一样的青年士兵,手柱着步枪,佝偻着腰喘息,用那种能够把痛苦转移给别人,从而幸灾乐祸的眼神,望着吴焜:

    “喂,小崽儿,你,有福了,我们独立旅先头营,征你为夫子了!”?。

    百度直接搜索: "天晴书院" 看免费小说,没毛病!

    (www.tqsy01.com=天晴书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下一章 手机阅读>>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