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章节目录 第305章

作者:流泪的微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场战斗让所有的人有一种恍惚的感觉,他们都没有感觉到这是一场战斗,甚至连演习也算不上,与其说是他们夺取了淡水城,还不如说接管了淡水城,一切都是如此的顺利,这有些不可思议。

    郑六傻就道:“看来我们得开一次中高层会议了,如果这样的思想泛滥了,可不是一间好事情。”

    二十八傻也点头,他们都在海上围堵,并没有感受到这么深刻,所以,他们还能保持些清醒,觉得这样的思想要不得。

    八十傻就没有这想法,他笑道:“六哥,哈哈……你是没有看到啊,那哪里是什么战斗,就几排枪,连炮都没有用,然后就都搞定了。大首长说什么来着,代差,对就是这叫武器代差压制,他们一点机会都没有。”

    但是参谋长却摇头道:“我支持上级的决定,是应该开个会敲打敲打,提个醒,甚至来个当头棒喝很重要。”

    于是,会议就在淡水城召开了,并形成了文件,被快船送回了上海。

    郑勇看到这些已经是十天之后的事情了,他看了攻取淡水城的过程,也有些无语,这差距是有点大,而这已经是他强制压下一代来的结果了,如果步枪机枪上了,这更没有办法打,当然,这样的大杀器,最好是不要用,放着也好,不要轻易拿出来,让这个世界知道的越多,那么技术就会扩散的越快,毕竟我们现在的国内,也只是部分的技术高于西方,而整体上来说,与他们的技术还是有差别的,而这种差别不是个别的差别,而是整体上的,严格来说是体系之间的差别。

    从思想上来讲,西方人的技术约束力要比中国人低的多,他们只有教会有点约束力,其实,他们的个人与政权并没有这方面的约束力,所以,他们就更加的容易突破。还有一点,那就是西方人的战争,这一打就是好几个国家几百年的规模,如果加上奥斯曼的因素那就地域更大,时间更久。

    也就是说,西方人的生存环境要比中国人更加的困难,他们被逼到了悬崖上,属于穷途末路,易经说:数穷则变,变则通。这些西方人被逼的无路可走,所以他们就只能发展海航,因此才有了大航海时代,这都是被逼出来的。

    而航海是一个技术活,这里面的包含的东西太多了,时间,空间,组织与制造,于是,数学,天文,光学,地理,物理,化学,材料学,等等,都要跟上去,不然就会出事,就会失败就是死人。

    而战争需要的是武器,制造更有威力的武器也是生存的必须,所以,西方人打了几百年,他们就被逼着学习研究了几百年,所以,这几百年他们是在拼命的搞技术,而中国人呢?其实,大明所面临的问题并不大,不管是蒙古还是女真,他们的力量相对都不高,与大明相对比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其实两者之间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

    也就是说,只要大明能真实的拿出十分之一的力量来,就可以轻松搞定这一切。

    然而,问题就是大明,连百分之一都拿不出来。

    如此巨大无比的体量,对应的是如此巨大无比的腐败,内部的问题要比外部的问题大的多,而最大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基数太大,没有地方安放,也没有方法利用。

    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而其他的都是小问题,包括北方的威胁,其实也不值一提。

    然而这样的一个问题,却并没有人能提出什么解决的方法来,巨大的人口没有办法被导向更有用的方向,最终就会淤积出问题出来,如此,一有天灾气候不利,那就会出现崩溃,而由于整体上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最终就会产生整体上的崩溃,而这一现象,其实就是社会从整体上进行数量的消解,以便让人口数量回到一个正常的安全的数量上来。

    这个问题其实并非不可以解决,最简单的就是扩张,中国四周有大量的领土,可是,中国人却因为政治与文化上的原因,他们就窝在家里,不肯出去,如此痛失了扩展的机会,让中国本应更大更强的局面,没有出现。

    这其实是很不正常的,这一问题是从宋朝开始的,在唐朝时,中国人还在大力扩展版图,只是版图真的有点太大了,所以,真的管理困难,而中央一统又不可能再出现一个封建制,所以,最后玩崩了盘,大唐因此而结束了。

    到了宋,意外的出现了一个赵匡胤,他获取政权的吃相太难看了,也就是说,宋政权的政治正确性真的太差了,所有的大朝,它是最差的,这比晋还要差劲。

    为了弥补这一重大的缺陷,赵匡胤,就弄了一个重文而轻武,其实就是自废武功,让国家的武力值降低,这样子就不会再出一个陈桥兵变了。

    卧槽!这个王八蛋!如此中国就出现了一个文弱病,他老赵家的政权是稳了,可是,整个中国却不稳了,所以,第一个被完全覆灭的汉族政权就是宋,也就是中华文明第一次被异族统治就是来自于宋朝,原因就是赵家的政权得之不正,政治不正确所造成的。

    所以说,大宋之后无中华,就是因为,大汉族政权,被第一次中断了。看看明朝的政治与习俗,带了多少蒙古的基因你就知道,这里面的影响有多大了。

    当然,之后又出了个王八蛋,叫朱元璋,他为了大权独览,而去消了丞相之位,如此,皇帝的权力就被扩大了,受约束力基本没有了,这是皇帝绝对自私的极端化。当然,这还不算,他又让文人科举,只考朱熹的文章,别人的都不用。就是因为朱熹姓朱,而朱熹是严于对人却宽于对己,他喊出了存天理灭人欲,可是,他自己的欲望却从来也不灭,如此……八股取士,汉文人的思想被局限被僵化了。

    又加之他为了拉拢文人,许诺了些好处,比如不交税不上赋,这样为土地的兼并打开了后门,而他又痛恨文人官宦,给官员的工资非常的低,低到他们只能不至于全家饿死,这自私可能?当官的穷到这样,他们还当个屁的官,于是,他又为贪污腐败打开了后门。

    同时他又继承了元的户籍制度,把匠户搞成了贱籍,这让中国的工业技术彻底的趴了窝,让我们在技术上让西方轻松超越;他还搞了个卫所制,吹嘘说不花国家一分钱养了二百万军队,好吧,有这样的好事吗?因此,又给军队挖他深不见底的深坑,再加之他又继承了宋朝的文官制度,继续强文弱武,于是,大汉政权第二次被异族覆灭的所有基础,就都被他给搞齐了。

    大明一朝也罢,大宋一朝也罢,真的不是北方太强,而是我们的武力被废了,大宋防武人防到了杀岳飞都用了莫须有的罪名了,难道当时的皇帝不知道吗?难道真的秦桧的意思吗?并不是,而是皇帝,他在防武人,不允许武人过于强大,之前对韩世忠,之后对岳飞,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武人想放个屁都要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才敢放出来,这样的武人,哪里还是武人,明明的受气的小媳妇啊,这样的武人能上阵打仗吗?

    所以,就流传出了,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丁的俗话出来了。

    就是因为有了赵匡胤有了朱元章,才会有了元朝和清朝,如果没有这两个人,元朝不会,成吉思汗连成长的基础都不存在,所以,也不会打到欧洲去,也不会把中国的技术都输送了过去,让西方人有了化学和四大发明。

    大宋是中华文明科学技术的天花板,之后的元明清,都没有超过宋朝,什么意思?中国人原地踏步,在技术,而非文化上。七百年!

    这七百年,西方人喝足了宋朝,以及部分明朝的中国技术积累,最终全面发展,超越了中国,这也是中国首次在技术上被异民族所超越。

    只是文明技术上的被超越,但我们在文化上却一点也不落后于西方,而且,直到清未,在文化也是领先很多的,然后,五四来了,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打倒孔家店……卧槽!继赵匡胤与朱元璋之后,又出了一群王八蛋!

    如此,我们在肉体和灵魂上,都彻底的完成了自我的毁灭,彻底的躺平了,彻底的卑贱化了,我们竟然开始哈韩,哈日,哈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五千年的或者更久的一个天朝大国,泱泱中华,就这样沦落为地球最自卑的一个民族。

    感谢这些王八蛋们,你们,得逞了!

    郑勇突然握紧了拳头,眼中含着泪,这一幕,绝不能再出现了,到此为止吧!

    于是,他开始提笔写起文件来,告诫郑六傻他们,一定要戒骄戒躁,要雄鹰搏兔,全力以赴,以最小的代价,把整个大员,拿下来!

    同时,给柳如是,给郑八傻让他们把李青山集团与红娘子集团,调理好,即调整与理顺内部结构,把部队牢牢的控制在手中并管理好训练好,为大反攻做好准备。

    因为,就在郑六傻他们攻击大员的红毛番的时候,清兵已经开始进攻南明了,而且,非常顺利,势如破竹,大明的腐败是整体性的,所以,南明也没是一个例外,被扫进垃圾堆是必然的。

    在郑勇愤笔疾书的时候,山东郑勇集团训练基地也召开了会议,只有一个议题,催促郑勇立即北归,回山东坐镇,因为,南明支撑不住了。

    而上海的防御设施已经完成了一期工程,基本可以确保上海的安全了。

    但是,现在的南京却已经是岌岌可危了,已经有很多人开始逃跑,毕竟 这里的有钱人有权人很多,君子可不立危强之下,权贵们的生命更是金贵无比,所以,他们只要能感觉到危险,第一就是要逃到安全的地方去,每天好吃好喝的,还是美女睡着,这日子凭什么就要去死呢?有人去了杭州,也有人去广州,而魏国公却都没有去,他想起了郑勇的话,上海。

    对,就是上海,这上海。上海可是自己这女婿一直在经营着的,从山东的保卫战来看,清兵并没有办法拿下,所以,他们才会转向江南的弘光朝,而弘光朝又不争气,特别是内部的文官之间还在斗争,因为,福王当初和文官们是有仇的,在立太子时,万历可是因为郑贵妃的原因要立他的,然而,文官自么会让皇宫的手伸到前朝来,这不是牝鸡司晨了?所以,文官们就为了这立太子而与万历和郑贵妃掀起了国本之争。

    文官们可以说是前赴后继,不惧生死,最终硬生生逼着放弃了立福王的想法,而也因此,文官和福王之间当然就有了仇恨,本来是谁也不理谁,你当你的王,我占我的朝堂,可是,出了李自成逼死崇祯之事,然后就出现了重新新帝的事,而立谁呢?有人要立福王之子,这一下子又戳到了文官们的痛处,因此,他们也推出了自己的人选,就是潞王。

    按照长幼有序的标准,福之子那是没有争议的,可是,文官却与福王有仇,为了阻止福王立太子,可是死了好几个文官,被打屁股的更不在少数,文官对于福王一点好感也没有。

    同时,福王为了表明自己没有野心,也是吃喝玩乐样样学全,而他的这个儿子,除了学会了这四样,别的什么都不会。

    这样的人品能当皇帝吗?其实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文并不希望弄个有能力的上去,最好是平庸无能的皇帝,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把持朝政,实现垂拱而治了。

    国家自有文官们来治理,而皇帝只要当个吉祥物就可以了,这是文官们的理想,这就有点君主立宪制的味道了,如此,内阁首辅,其实就成了后世英国的首相,能这样其实也不错。

    所以,虽然大明的皇帝都不怎么样,可是,国家还是在照常运转的,因为,这个皇帝除了给文官们捣乱,他们也做不到什么。直到崇祯,他是真想把国家治理好,结果就把大明治没了。

    说实话老朱家的皇帝在中国大朝来将,应该是质量最差的,或许只有朱高炽与朱佑樘还能被提一提,其他的,都提不起来。

    而福王与潞王谁当皇帝,文官并不放在心上,因为,国家最终是要他们来治的,而不是皇帝,特别是崇祯的表现来看,皇帝越是勤政,国家就会越乱越差,所以,朱家人在培养皇帝这一方面,技能直接没有点开,彻底废柴了。

    然而废柴有废柴的好,他们越是无能越好,你不上朝才好呢,所以,文官们所以争就是因为,与福王的仇,这一争仇更深了。

    仇更深了争得就更厉害了,这样的一个朝堂还能做出什么事情来?团结一致对外,开玩笑呢,继续党争要紧,别的都不是事。

    这样子的南明朝内部几乎就是一盘散沙,就不要说一加一等于二了,连一也等不出来,可能都已经出了负数,这人越多反而越差劲。

    所以,这南明朝看着好像是天下四大势力最强的,可是,实际上他们却是最弱的,这一点洪承畴,宁完我,范文程早就说的明明白白了,直到从济尔哈朗的嘴里说出来才算是一锤定音。

    但是,他们不知道,虽然看似天下有四大势力,其实,就只有两大势力,他们以为的张献忠残部与红娘子李岩部,都是隶属于山东郑勇集团,所以,其实,天下现在只有三股势力,大清,南明,郑勇。

    可是他们不知道啊,所以,就由济尔哈朗制定了他们的大战略,把先后攻击的战术给搞清楚了之后,就对三方进行防御,对南明进行了进攻。

    他们的进攻非常的顺利,而另外三方居然很配合,并没有趁机搞什么事情,都老老实实的在一旁做观众,这一点让大清的贵族们很开心,这一下只要灭了南明,那就会有吃不完的粮,花不完的钱,之后,再去灭张献忠的大西国,另外两个继续观众,那就灭了大西国去灭红娘子,最终集中全国之力灭山东,如此霸业可成也。

    大清的贵族们在高兴的时候,三个观众也很高兴,他们其实都不方便去灭了南明,不是打不过,是后遣症有点大,现在有了一个替死鬼,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魏国公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去上海。

    他先是让府上与郑勇交好的两个后辈徐文爵与徐仁爵两个护送徐春燕到上海去与郑勇完婚,以前他还有些生气,因为,郑勇前后迎娶了郡主朱淑蕊,又娶了公主朱媺娖,自己的闺女去了能排到第几名?所以,他虽然并没有毁婚,可是也并没有着急给女儿成亲,他就是想一拖待变,如果有机会他还是想断了这婚事,给女儿招一个新夫,能让女儿成为正室,然而,却又遭到了徐春燕的反对,她是非郑勇不嫁的。

    这女人也很有意思,那就是这男人的女人越多,她们就越想向里面凑,同时,徐春燕可是被郑勇救过命,心早就许了他的,所谓先入为主,再很难心系别的男人了。

    而现在的形势魏国公再也没有了别的想法,南明他并不看好,那么就只能选择一条退路,而郑勇就是一条不错的退路,一来他们有翁婿这层关系,二来他们合作多年,关系也还不错,现在大厦将倾了,魏国公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郑勇,能以一省力之抵抗得住满清的虎狼之师,虽然没有取胜,可是,只要不败那就是胜利,反观看似强大的南明,几乎拥有大明的半壁江山,兵力更是超过百万,然而又如何呢?还不是不堪一击,这眼看着就不行了。

    所以,他就果断的投向了郑勇,反正他是不会投降满清的,宁可死或者回乡务农也不会降清,他丢不起那人,自己的祖先是不可以被污点的。

    二徐一听激动得不得了,虽然他们面对此时的形势并没有什么能力和办法,可是,郑勇却能在山东抗击清军的攻击而不败,这就让他们敬佩的不得了,他们也是不肯降清的,所以,送徐春燕去完婚,他们愿意。

    只是这一次去送春的人有些多,家里的女眷几乎全体出动,又是下人,外围除家子弟等等,数百人之众,徐家这一次嫁女声势之大,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且,这还是一名遮女呢。

    所以,很多人都看出了其中的猫腻,于是,很多和魏国公府上走得近的人立即也行动了起来,打着贺婚参加婚礼的名义,纷纷派出了庞大的队伍,最终的人数竟然达到了近两千人,这事立即轰动了整个南京,很多人立即眼红了,于是,托亲戚找关系,之后又有很多人跟随,这送亲的队伍立即过了万,声势再度扩大,而加入的人就更多了,最终浩浩荡荡有五六万人之多,一起向上海而去,以至于送亲人之多,前面的已经到了上海,后面的还在南京没有出城门,这也成了一大奇观,被很多人惊叹不已。

    百度直接搜索: "天晴书院" 看免费小说,没毛病!

    (www.tqsy01.com=天晴书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下一章 手机阅读>>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