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章节目录 第三卷 第四十章 三皇而降

作者:极品辣鸡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江南多丘陵,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赵家村不到百户,一栋栋简陋黄泥房子都建在山腰,背后是山,面对还是山,河流在山脚潺潺流过,赵家村又被夹在两个村庄之间,赵家村一直不出人才,一直被其赵两个村子欺负得厉害,每逢夏季稻田抢水,少不了受气,只敢三更半夜去偷偷刨开邻村村人用作截水的小坝头,灌入自家田地。这边有舞竹马的乡俗,赵家村寒酸到骑竹马讨钱的都不乐意进入村子,每次村子里孩子都只能眼巴巴跟在后头,冒着被欺负的风险去邻村看热闹。赵家村少有不姓赵的,因为汉子娶媳妇,只能在自己村子里寻觅,美其名曰肥水不流外人田,不像隔壁两个村子,每年都外地人媳妇风风光光嫁入。天生痴呆的小喜子的爹娘都姓赵,一对亲家分别在村头村尾,不过端碗饭边吃边走,都吃不了半碗也串到了门,小喜子长得秀气,用土话说是投胎的时候喝多了孟婆汤,这辈子没能开窍。他爹娘带孩子去几十里外远近闻名的神婆招魂,也没能把魂从阎王爷那里求回来。

    不过哪个村子没一两个惹人笑话的傻子,孩子他爹娘也早都认命了,好歹是个带把的,以后多花些钱,随便找个女子娶回家,再不济也能继承香火。不过赵家村这段时日都在啧啧惊,小喜子不知怎么的开窍了,以前见人只知道笑,流哈喇子不停,如今竟然干干净净,还知道辈分不差跟村里长辈问好。

    隔壁相对富裕殷实的宋村才有一间茅舍村塾,不属族塾宗学,所以对外姓子弟都愿收下。本名赵喜的小喜子跑去蹲在窗外听先生授课,每天回村子在地鬼画符,后来村人才知道那确实是书的字,那位不知有没有功名在身的塾师二十年前在村子里落脚,再也没有离开过,所授课业也不过是“三百千”这启蒙三板斧,并不稀,从未有惊人之语,应该只是个粗通墨的腐儒,何况外乡口音浓重,让入学稚童很不习惯。花甲之年的塾师不知怎么对小喜子了心,不光是故意在窗外放了一张小板凳,在闲暇时还有意无意传授这孩子叉手作揖行路视听等诸多儒生入门礼仪,既然没有去跟赵喜爹娘索取贽见礼金,也更没有让孩子行叩拜入学礼。

    宋村村头有一株大腹空空仍是翠意森森的老槐,老槐傍石临水不知几百年。反正宋家谱牒溯四百年,宋氏这一脉老祖宗仍是不如老槐年长。一名负笈的年轻书生走在弯曲泥路,站在老槐树下一眼望去,豁然开朗,三座村庄连绵而去。

    冬日小溪水势颓然,许多处水落石出,有乡野罕见俊雅气质的书生沿着众人常年踩踏出来的小径蹲在溪边,掬起一捧沁凉溪水,轻轻洗了把脸,耳有鸡鸣犬吠,满脸笑意,站起身,岸蹲着几个年龄不同的村童,胆子大一些的,问他是不是可以到这里挑选丫鬟奴仆的,年轻书生摇了摇头,村童则是失落的转过头去不再理会书生。

    书生步入村庄,屋前有许多老人拎着内嵌铁皮装有炭火的取暖竹笼,懒洋洋坐在树墩子晒着太阳,遇不易见到的书生,眼都有些质朴的好和敬意,又不知如何寒暄才算礼数,生怕惹来书生心生不快,都只是笑脸相向。眼神清澈的年轻书生本生得面善,也没有如何刻意还礼,在村子里走走停停,一直循着琅琅读书声走到村塾前,看到那个坐在窗下小板凳摇头晃脑的赵喜,背影瘦小,浑然忘我。年轻书生驻足不前,收敛视线,悄悄振衣拂尘,这才走前去,站在赵喜身边,一起听那数声。塾老学究定下读书段落后,并没有正襟危坐,而是站在赵喜另一侧窗口,一手负后一手拿书,时不时点点头。孩子们背诵完书,年迈塾师正要开口,不经意间看到窗外的书生,一脸讶异,快步走出简陋茅屋,年轻书生作揖道:“学生刘伯温,曾在瀚海书院读书。”

    受了一揖的塾师受宠若惊道:“原来是瀚海书院的小先生,在下郑谷,愧为人师,有误人子弟之嫌。授业解惑若有不当之处,还望小先生不吝指教。”

    年轻书生摇了摇头,微笑道:“郑先生言重了。学生这次游历四方,路经此地斗胆寻觅一桩机缘,以后可能还会有不少叨扰。”

    在稚童面前一直刻板严厉的郑谷哈哈笑道:“小先生客气了,客气了啊。”

    眉清目秀的赵喜从板凳站起后,也没有离去,在一旁安静聆听。郑谷看了一眼这个他以为有灵气的孩子,半真半假笑道:“小先生既然是寻机缘来了,赶巧儿瞧一瞧这孩子,姓赵名喜,姓与名都普通。郑某年轻时也曾拜学瀚海书院,学过一些皮毛的面相,只觉得虽然谈不如何富贵,可是打心眼觉着喜气,小先生,要不你开一开天眼?”

    刘伯温蹲下身,凝视那个不怯生对自己对视的赵喜,轻声道:“学生也不敢妄言。”

    没能听到溢美之词的老人有些遗憾,不过历经风雨,也知道很多福缘强求不得,否则他也不会甘于寂寥,在这个村子当穷酸塾师。

    然后赵家村莫名其妙住下了一个姓刘的书生,他也没有跟村民借宿,山多青竹,花了半旬时光搭建起了一栋竹屋,得闲时编织竹筐竹篮,分发给村里百姓。若是有村人送来自酿米酒或是饭食,他便还一大筐冬笋。还不厌其烦地帮许多孩子劈竹做笛,教他们吹笛。村民有一些红白喜事,都愿意找他帮忙搭把手,如果有人惹了小灾小病,这个年轻书生也都会主动去深山采药,甚至像个郎,帮人望闻问切,默默疏导经脉。久而久之,不光是附近几个村子,方圆百里,都知道了赵家村祖坟冒青烟,竟然能让一位年轻的神仙留在后山结茅修道。郑谷得闲时去竹楼跟刘小先生讨教学问,赵喜也常去。

    一直在村子里抬不起头的赵喜爹娘觉得极有面子,因为刘小先生竹门所悬那幅春联,是他们家小子写的,自打刘小先生来了以后,又跟赵喜亲近,赵喜爹娘在村子里说话嗓音都大了几分。村子几个生得还算俊俏的少女,每次在村里青石板小路偶遇年轻书生,都会眉眼弯弯,垂首含羞慢慢走,擦肩而过,又会悄悄回首。一些个已为人妇的女子,断然不会如此含蓄,跟俊雅年轻人一起在溪畔青石捣衣时,言语无忌,每当她们看到那身穿道袍年轻书生面红耳赤,妇人都会相视大笑,暗道一句真是脸皮薄的俊哥儿,以后若是他还了俗,谁家女子能嫁给他,那可是天大喜气喽。

    一转眼是冬雪消融,蓦然春暖花开,杨柳吐嫩黄,青鲤来时溪声碎碎念。

    每日清晨时分,旭日东升,爬山头,早起农作的村民都可以看到赏心悦目的一幕,在刘小先生带领下,一帮孩子有模有样在竹楼前一起打拳,说是练拳,其实也是在那儿画圆,不过远远看着真是好看。

    日复一日,春去夏来,刘小先生除了相貌太过雅意,其余方面都已经跟村夫无异,采药卖药所得都给了村里几位年迈孤寡,只要村子里有忙碌不及的农活,让孩子小跑几步去知会一声,他肯定会出现。先前谷雨之后有插秧,几乎每日都能在不同田间看到他弯腰的身形,竟是无师自通,插秧娴熟。约莫是受到他的感染,往年经常要为抢水一事大动干戈的三个村子,如今也和颜悦色许多,多了几分将心心,少人许多仗势欺人。塾师郑谷熏醉后总跟村人长辈唠叨别因为那些农活,耽搁了小先生的修行,起先村人都有些忐忑,后来见刘小先生还是那个有求必应的刘小先生,也心安。期间有人说亲眼看到有虎下山,刘小先生往那里一站,那头山之王乖乖掉头奔回深山老林了,见识浅陋的村人愈发觉得是假若世真有神仙,也不过如此了。

    夏秋之际的黄昏,山暑气转淡,赵喜和塾师郑谷都在竹楼前坐着乘凉,刘伯温坐在小凳十指如飞编织一只竹篮。

    在这个时候,北方突降瑞祥,有一道紫气东升,刘伯温放下手的竹篮,喃喃自语的说着时间不多了。

    “什么时间不多了?”郑谷看着发呆的刘伯温,轻轻地问道。

    刘伯温转过头看着赵喜,又看了一眼郑谷说道:“书生治学,乃是要教人根本,导人向善,先生此为便是如此,学生还请先生能够守住本心,一直这样开学教课,让我华夏学问永不断绝,学生这里谢过郑先生了。”

    “小先生是要离开了嘛?”

    听到郑谷这么一说,赵喜这个孩子立即抬头有些不舍的看着刘伯温。

    刘伯温站起身来,缓缓的说道:“时不待我,本来还想着让你再过一些这样清贫日子,看来天注定了你本是不俗之人啊。”

    “先……先生什么意思?”赵喜轻轻地问道。

    “小先生是要收赵喜做徒弟嘛?”郑谷在一旁有些惊讶的说道,他早知道这个刘伯温一定会收赵喜为徒弟的,只是不知道是什么时间。

    “收徒弟不敢当,应当是做朋友,赵喜我与北看一看咱们华夏江山秀丽如何?”刘伯温眯着眼睛看着赵喜问道。

    赵喜回头看了一眼郑先生,然后对着刘伯温说道:“我能先和爹娘说一声嘛?”

    “可以。”刘伯温微微笑道。

    于是抬头望着天,轻轻的叹道:“三皇而降,这世道越来越有意思了。”

    l/book/40/40170/

    百度直接搜索: "天晴书院" 看免费小说,没毛病!

    (www.tqsy01.com=天晴书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下一章 手机阅读>>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