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章节目录 第263章 改变舆论的方针

作者:暗夜繁华落尽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几日。

    民间针对儒家的舆论依旧高涨。

    张居正求见过郭天翊后,也只是隐晦地表达了下要从自身找问题。

    儒家的大儒们傻眼了。

    这到底该怎么办呢?

    儒家思想已经变革过好几次。

    他们如今,也对天子的态度捉摸不清,更加彷徨。

    说起来,这是社会矛盾。

    以前没有激发出来,只是没有个引子而已。

    恰好,这次的科举就成了引子。

    紫禁城,御书房。

    “该怎么转移社会矛盾呢?”

    郭天翊看着不少大臣上书的折子,陷入了沉思。

    对儒家的敲打,自己觉得已经差不多了。

    再这样下去,说不定会演变出许多恶性事件。

    先不说别的。

    就如今的儒家学子,以后做事也会如履薄冰。

    说起来,社会矛盾想要转移,最快的方法就是打仗。

    将国内的矛盾转移。

    后世的政治家就非常乐意玩这一套。

    比如大天朝,某些时候矛盾尖锐的时候,便会献祭个公众人物出来。

    有时候,也会爆料个贪官污吏出来。

    而漂亮国更会玩这样的套路。

    国内矛盾尖锐的时候,就发动战争。

    战争能转移所有的矛盾。

    可是如今去哪发动战争?

    跟北面的吴国开战?

    不行,时机不到。

    现在的大奉刚刚步入正轨,是急需积攒力量的时候。

    吴国的骑兵战力不俗,而且数量多得可怕。

    一日之间,吴国的骑兵就能奔走于北方的所有国界线,现在开战大奉支持不起这样的持久战。

    南夷诸国?

    更不行。

    南夷诸国说白了都是大奉的附属,他们跟大奉通商,能打通前往牛粪国的道路就可以了。

    对南夷诸国用兵,也不合适。

    “嗯...”

    “朕知道了。”

    郭天翊起身看了看御书房内摆放着的地图,将目光定格到了辽东半岛上。

    辽东道之外,是辽东半道。

    这里就是类似古华夏的棒子国。

    如今的辽东半岛政治情况复杂,是可以用兵的好地方。

    而且,这里有前朝余孽!

    大奉元德一年,前朝余孽还有不少在南方活动。

    其中,云川道以及辽东道之地是前朝余孽活动的大本营。

    大奉占领了中原大部分土地后就建国了。

    云川道地区的余孽是元德三年消灭的。

    辽东道的余孽,乃是前朝辽东侯的地盘。

    元德三年秋,辽东侯兵败后战死。

    其子周永成带领残余的十几万部队退居到了辽东半道,进入了高句丽的地盘。

    高句丽王李真原本就跟辽东侯周氏一族关系匪浅,就接纳了周永成。

    周永成也被高句丽王封为高句丽大将军。

    大奉当时也对高句丽用过兵,但是没有成功。

    元德十年,周永成篡位,自封为王。

    高句丽王李真只能被迫逃离汉城,到了辽东半道南部苟活。

    自此,辽东半道就成了周王与高句丽王瓜分的局面。

    高句丽人本来就跟汉人有较深的渊源,从文字到习俗,他们都跟汉人的差不多。

    所以辽东半道北部的高句丽人并不反对周永成的统治。

    自此,辽东半道的拉锯战就展开了。

    可是,高句丽王占领南部后,哪里是北部周永成的对手?

    高句丽王也一度向大奉示好,也得到了大奉的应允。

    原本高句丽还帮助当初的周永成对抗过汉人军队,现在只能向汉人求助。

    当时的朝堂经过讨论后,就赞成支持高句丽王李真。

    毕竟,辽东半道这块地方,让他们乱下去,对大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周永成这边忌惮大奉会插手,也就停止了拉锯战。

    短暂的和平到来了。

    从元德十年起到现在,高句丽王每年都会派使臣向大奉进贡。

    而今年进贡的日子也快了。

    “消灭前朝余孽周永成是一方面,占领辽东半道,将这里变成属国才是真...”

    郭天翊思索片刻,喃喃自语道。

    当初大奉用兵没有成功,甚至损失颇大的原因就是大奉的水军不发达。

    但是,大奉的荆州府可是有全国最大的造船厂。

    晋王这些年一直在发展造船业。

    藩王之乱时,若是没有强大的船只,他们可不可能一夜之间顺流而上,行军神速。

    荆州府的造船厂可以生产出先进的船只,足以容纳千人左右的军队。

    这样的船只多了,从水陆两方面进军,胜率会大很多。

    如今,大奉的军队的素质去对付辽东半道的周永成,胜率在七成以上。

    只是...

    发动战争,也得师出有名吧?

    “该怎么办呢...?”

    郭天翊想了想,立即有了主意。

    “曹德淳,传蔡轩。”

    “诺!”

    不一会,蔡轩就来到了御书房。

    “臣蔡轩参见陛下。”

    不待蔡轩跪地,郭天翊就出声道,“蔡轩,朕命你派一些精明的锦衣卫进入辽东半道,打听辽东半道的风土民情,包括周永成以及高句丽王麾下的军队等情报...”

    闻言,蔡轩大惊道,“陛下,可是要对辽东半岛用兵?”

    辽东半道,可是在万里之外啊?

    那里山高路远,道路崎岖,而且水路众多,大奉当年对辽东半岛用兵就没有取得好战果。

    但今时不同往日。

    现在的大奉,在郭天翊的治理下今非昔比。

    兵强马壮,粮草充足。

    对付朝鲜半岛,小意思。

    蔡轩虽惊讶,但却没有半点认为大奉会用兵不利的想法。

    自从他跟着郭天翊到今天,就没见过郭天翊打过败仗。

    “是的。”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朕要知道辽东半道最详细的情报。”

    “除此之外,朕记得当初晋王在荆州府的造船厂如今被督造府接管,是谁在负责?”

    “回陛下,负责荆州府造船厂的依旧是之前晋王麾下的厂长刘胜,此人没有任何黑料,所以当时依旧让他负责造船厂...”

    “哦?”郭天翊微微一笑,道,“那就立即展开行动,另外派人去荆州府将刘胜叫来,朕要安排一些事情。”

    “是,陛下,臣告退。”

    蔡轩脸上红光满面,他知道立功的机会来了。

    大奉有明文规定,非军功不得封侯。

    当初分封天下,是因为打天下时候盟友众多。

    封出去的藩王诸侯很多。

    但现在,藩王们都没了。

    仅存的诸侯,因为推恩令的关系不成气候。

    但是,这不影响蔡轩有这方面的志向。

    只要锦衣卫不断立功,自己也有封侯的一天。

    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光宗耀祖。

    百度直接搜索: "天晴书院" 看免费小说,没毛病!

    (www.tqshuyuan.net=天晴书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下一章 手机阅读>>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