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章节目录 第552章 所有人翘首以盼

作者:南宫世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家园遭受掳掠的危险消除了,不仅如此,右屯卫更攻陷了郁督军山的门户赵信城。

    看来薛延陀要完啊!

    关中男儿皆血性,自古以来便在艰苦之环境之中厮杀拼斗。

    每一次胡族强盛,几乎都会将关中作为征服的目标。

    而每一次汉人王朝的强盛,又都会以关中为依托,向胡族展开反击。

    关中人与胡族之间,血海深仇,罄竹难书。

    每一个关中男儿的血脉之中,都跳动着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渴望与梦想。

    一代又一代的老秦兵卒,都在为了这个渴望与梦想与胡人拼死奋战。

    哪怕鲜血染红了黄土,白骨积满了草原,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右屯卫大破赵信城、兵锋直抵郁督军山的消息从城门口开始蔓延。

    然后随着背负红旗的斥候策马在长安的街道上向着太极宫疾驰。

    阖城百姓奔走相告,笑逐颜开,整座城池都似乎沸腾起来!

    而那些居住在西市附近的胡人商贾一开始的时候面面相觑,不知长安的百姓何以这般兴奋。

    随即听闻了唐军在北疆大胜甚至连续攻破武川镇、赵信城的消息,顿时愈发服帖崇拜。

    这就是天下第一强国啊!

    即便是横行漠北不可一世的薛延陀,一旦惹祸了大唐,不还是被揍得哭爹喊娘。

    甚至有亡国之虞?

    要知道,大唐此刻的重心尽在对付吐蕃吐谷浑,直出白道突入漠北的兵力才有多少?

    一个右屯卫,满打满算尚不足五万人,就能够狂飙突进长驱直入。

    将薛延陀的心腹之地搅得天翻地覆,如入无人之境!

    太极宫里的李二接见右屯卫前来传递捷报的斥候之后,兴奋得命人设宴。

    与後宮数位嫔妃欢饮,并且留宿在观音婢寝宫之内。

    灯烛彻夜未熄,一夜奋战,几度春风,仿佛一夜之间梦回少年……

    而长安城内的世家门阀以及武勋贵戚们,却尽皆失声,沉默无语。

    是薛延陀不堪一击,还是李愔运气太好?

    若是早知薛延陀如此孱弱不堪,还不如自己上了……

    有人羡慕李愔的好运,有人嫉妒李愔的功勋,有人诅咒李愔马失前蹄……

    一时间,长安城内,朝野上下,所有人的目光都凝注在冰天雪地的漠北之地。

    都在等着前方下一次传回的战报。

    是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成就又一个“战神”。

    还是损兵折将,功亏一篑,兵败如山倒……

    所有人都在等。

    ……

    郁督军山的山巅常年覆盖白雪,今日雪晴,阳光照耀其上,霜雪皑皑。

    安侯水的河面冻成坚冰,又被白雪覆盖。

    远远望去,唯有高出地表的河岸以及低于地表的河道。

    无数战马自四面八方驰骋而来。

    汇聚在安侯水畔、郁督军山脚下的那一面迎风招展的金狼大纛之下。

    作为薛延陀汗国的大汉,漠北的霸主。

    夷男可汗营帐前的号角呜呜作响之时,便会有无数的各族战士携带刀箭、骑上骏马、告别亲朋,前来可汗的大纛之下,听命于可汗。

    这是胡人千百年来的规矩,每年五月皆会在余吾水畔的龙城之内祭天祷告,会盟诸部,以武力推举霸主。

    强者为尊,所有人都要蛰伏于强者的脚下,听其号令,任其差遣,刀山火海,百死不悔!

    萧嗣业歇了两天,身体渐渐恢复过来,推开毡帐走出去,便见到了这一幕沸腾的场景。

    眯着眼睛看着混乱的数万战士,微不可察的摇摇头。

    胡人自幼食肉,身体强壮筋骨强健,汉人不可比。

    更因为策马驰骋性情豪放,最是好战好斗,民风剽悍习俗粗犷。

    导致几乎每一个成年的胡人都是一个天生的战士。

    战场之上,往往勇猛无畏,慷慨赴死。

    然而宝剑有双峰,有利就有弊。

    正因为胡人剽悍粗犷,个人武力远胜汉人的同时,却缺少了组织性与纪律性。

    战场之上往往一盘散沙毫无战术战略可言,顺风仗打得虎虎生威,逆风仗却总是一败涂地。

    放在以往,此刻高昂之士气,的确可以与精锐的唐军一战。

    但是萧嗣业想想那诡计多端的李愔,便又觉得薛延陀的胜算不大。

    所以,这一战的关键就在于……到底右屯卫的粮草是否告罄?

    李愔以粮草告罄给右武卫送信请求支援为诱饵,将自己设计陷害。

    这其中究竟有没有假戏真做、故布疑阵的成分?

    会否是给自己演了一出“空城计”呢?

    萧嗣业想不明白,别看他前两日在夷男可汗面前言辞灼灼斩钉截铁,实则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因为他逃出赵信城的经过实在是太顺利了,顺利到令人不敢置信……

    在毡帐前站了一会儿,感受到久违的阳光照耀在身上的温暖惬意。

    萧嗣业才抬起脚,背着手走出去,溜溜达达的顺着冻结的河道向着东边走去。

    穿过了几伙聚集在河岸边的胡人,看着他们身上迥然有异的装束。

    也不知晓到底是哪一个部族,游玩一般,便来到一处连绵在一起的数十座毡帐组成的营地之前。

    “告诉你们的王子,就说故人前来拜会。”

    萧嗣业说的是契苾语言,这种语言已经随着契苾部落渐渐衰弱而鲜为人知。

    就连契苾部落自己的子孙,都说起了突厥语和汉语。

    当然,对于自幼生长在草原,成年以后担任多年单于都护府的萧嗣业来说,草原上各个部族的话语懂得很多。

    营地前的兵卒听到久违的部族语言,顿时一愣。

    上下打量萧嗣业一番,见他气度不凡,不敢怠慢,说了一声稍等,便急忙反身进入营地。

    须臾,回转过来,将萧嗣业请去正中的毡帐。

    一个身材高大的壮汉端坐在账内,冷冷的看了一眼萧嗣业,不屑的眼神毫无遮掩。

    出言讥讽道:“我当是谁,这不是兰陵萧氏的子孙,大唐的单于都护府长史萧嗣业萧公子么?”

    “呵呵,未曾远迎,失礼失礼,恕罪恕罪。”

    此人卷发深目,眉修而浓,方正的脸膛上虬髯横生,很是英俊威武。

    身着织锦长袍,翻领、窄袖,衣身宽大,领、袖等处镶以宽阔的织金花边,富贵堂皇,充满了异族风味。

    雍容高贵,哪里有一丝半点身陷囹圄的狼狈?

    ……

    百度直接搜索: "天晴书院" 看免费小说,没毛病!

    (www.tqshuyuan.net=天晴书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下一章 手机阅读>>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