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章节目录 第五十七章 劝农书!(第一更)

作者:君临天下和女帝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劝农书?

    朱允炆陷入狂喜中,这就是李贯送的礼物?无论是文学还是作用,都太合他的心意了。

    他立刻便要出班迎合,却看朱允熥那边毫无动静,觉得还是稳重一点好,故而踌躇了片刻。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一板一眼,根本看不出他此时的喜怒哀乐。

    “念!”

    “遵旨!”

    “盖闻农为四民之本,食居八政之先。丰歉无常,当有储蓄。吾民生逢圣世,百谷顺成;仰事俯育,各遂其性。知府得朝廷恩赐,理当框君辅国。故不可懈怠,应延见高年,问劝课、致诚意,以感众心。非特应法令为具文而已。今兹土膏方动,东作维时;汝其语子若孙,无事末作,无好终讼;深畎广耒,力耕疾耘,安丰年而忧歉岁。”

    “简追胥,戒兴作,节燕游,与吾民共享无事之乐,而为后日之备,岂不美哉!”

    这只是开头,随后李贯洋洋洒洒,从三皇五帝开始用四六骈文讲述农业的重要性,抑扬顿挫,泼墨挥毫,在场的不少文人都暗自点头。

    一盏茶之后,李贯才将其念完,叩首跪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微微颔首,先不发表自己的观点:“都畅所欲言,你们觉得怎么样?”

    黄子澄急忙出列:“陛下,真是一篇好文章啊。”

    “语调惊人,用词准确,读之听之,臣从字里行间深刻感觉到朝廷对农业的重视,以及那颗爱民的拳拳之心!”

    “若天下官员百姓皆能诵读,定能沐浴皇恩,努力耕作!”

    “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

    “明文洪武,不外如是!”

    背后,翰林院侍读齐泰说道:“陛下,李贯此文臣以为当真下了心思。”

    “语句华丽,堪比盛唐。可却不似盛唐那般空洞言之无物。”

    ‘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爱民之意更是无法遮掩!’

    “微臣以为,朝廷治理百官万民本就是依靠儒家道德,朝廷专门下发劝民书,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耕种的重要性!”

    ‘相信天下都会明白朝廷的诚意,并以此践行。’

    此时奉天殿内陡然一片嘲杂。

    “确实说的有道理。”

    ‘这文章也写得好!’

    “这李贯不愧在太学中声名赫赫,一出手便不凡。”

    “之前杨士奇搞倒了户部主事,工部主事,漕运总督,威风八面!”

    “大家都以为三皇孙选对人了,现在看来,这两人不分高下,是卯上啦。”

    “肃静!!”宋和请旨后遽然大喊,朱元璋问道:“杨士奇,你觉得这篇劝农书如何?”

    众人都将目光放在杨士奇身上,或者是,看向他背后的朱允熥,

    李贯的反击来了,他该怎么接招呢?

    难道他能未卜先知写一篇劝农书么?

    杨士奇思忖再三,出班抑扬顿挫的回复:“臣以为,这是一篇好文章,字里行间都已经斟酌再三,就算是当代名儒来此也无法修改一分。”

    “足可见,是用了心的。”

    大儒刘三吾点点头:“无论是用典还是用词,老夫确实无法修改一字。”

    “老夫觉得,此文可以和宋濂之送东阳马生序,范仲淹之岳阳楼记相提并论。”

    “乃首屈一指也。”

    听到众人的吹捧,李贯洋洋得意之色形于脸上。

    朱允炆内心感慨,这就是他送给自己的投名状?

    果然贵重啊!

    就连杨士奇都点头认输。

    他急忙出列:“皇爷爷,孙儿愿意亲自坐镇,将此书发行天下,务必不会延误春耕。”

    朱元璋并未有任何表示,转眼看向朱允熥:“熥儿,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还有,咱昨天可给你下了旨,令你今日将昨日的感想说出来!”

    “就一并说了吧。”

    朱允熥在心中组织了一番语句:“皇爷爷,我和杨士奇是一样的看法,此文从文学造诣上来看,确实出众。”

    朱允炆登时心花怒放,朱允熥,你也有拱手认输的一天啊。

    不知道你现在有没有对当时不选李贯后悔!

    活该!

    谁知朱元璋听懂了,“老实点给咱说话!少打马虎眼!咱还不了解你么?”

    “说什么都留有余地!你说从文学造诣上看毫无瑕疵,可其他方面呢?”

    “你以为咱听不出来?小滑头。”

    “圣明不过皇爷爷。”

    “我以为,从文学造诣上确实出众,但也仅限于此,这篇文章能起到的实际作用微乎其微。”

    听到这句话,李贯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苦心思忖的一篇绝世文章就得到这么个评价!

    “三皇孙殿下,你这是何意!”

    “难道我的努力在你眼中,就这么不值一提么?”

    “熥儿,将事情说清楚,为什么起不到作用!”

    “如果你解释不清楚,别怪咱大义灭亲!”

    朱允炆心中暗笑,朱允熥,你也有今天啊。你再小心,不还是惹上麻烦了么?

    他暗示黄子澄齐泰,此时作壁上观即可,啥都不要管。

    李贯,当真送了一份好礼!

    朱允熥似乎对朱元璋的生气并没有什么反应,他指着劝农书:“不要着急,听我给你们说!”

    (一万五鲜花或者一千二评价票)

    (八更!)

    百度直接搜索: "天晴书院" 看免费小说,没毛病!

    (www.tqshuyuan.net=天晴书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下一章 手机阅读>>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