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章节目录 第三十一章 女帝眼盲心瞎,但天下人却不同

作者:过个好年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一名身姿雄壮的将领出列,大步走向李怀安,躬身拜下:

    “铁衫军杨策,率麾下儿郎前来为李将军送行!”

    来人正是铁衫军大将军,统率整个铁衫军的杨策!

    铁衫军是拱卫国都的大周中枢部队之一,和玄甲军齐名。

    军中同样猛将如云,军士精锐悍勇。

    见拱卫国都的铁衫军都来送别李怀安,

    身后的百姓们震惊哗然。

    太昊学宫的学子们心情激荡,自豪之极。

    姑射晚睛目光崇敬的看向李怀安,

    不愧是先生,声望隆盛至此!

    女帝眼盲心瞎,

    这天下人,却都是长了眼睛的!

    李怀安停下脚步,看着面前的将领,若有所思:

    “罗将军,你可是身居铁衫军大将军之位。率整个铁衫军来为我送行,就不怕女帝震怒吗?”

    杨策沉默了一下,道:

    “公道在人心,我们这些莽夫保家卫国,但并不愚忠。”

    “李将军为大周舍身忘死,我等将士都看在眼里,最是明白李将军的大义。”

    杨策目露愤怒:

    “所谓叛逆,不过是陛下妄言,有名无实!”

    “李将军是我大周军魂之所系!蒙受如此冤屈,我等若沉寂无声,视而不见,枉负军魂,愧对这江山社稷!”

    目光莫名的向皇宫所在的方向看了一眼,杨策再次躬身拜下:

    “我铁衫军,恭送李将军!”

    数万军士齐声应和:

    “恭送李将军!”

    李怀安满目欣慰,他点点头,不再多说,提步继续前行。

    两侧,铁衫军将士人人目光崇敬的注视着李怀安,

    有人唱着李怀安所创的军歌,为他送行。

    渐渐的,应和的人越来越多,

    到最后,

    歌声响彻云霄,震动四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数万将士齐声高唱,

    雄浑、粗犷、嘶哑的歌声中,

    是战场男儿才有的热血、悍勇、不屈!

    被这激烈壮阔的情绪所感染,

    三千太昊学宫的学子和相送出城的百姓们,

    俱都随着铁衫军将士同声高歌,

    歌声里,浓烈的情绪在激荡,

    那是身受大恩无以为报的惭愧!

    是眼见赤诚忠义之士蒙受冤屈的愤怒!

    是目睹万军当前一力破之的崇敬!

    ……

    城外二十里,官道旁的一个凉亭里。

    名臣贤士齐聚,

    人头攒动,足有数百之众。

    众人翘首等待着李怀安的到来。

    一名贤士面带愤怒不平:

    “陛下真是权欲熏心,只因一个功高震主,便将李怀安这样的大义之士生生逼反!”

    众人纷纷附和:

    “此举实在叫天下人寒心!”

    “今日之后,谁还敢尽心竭力,一心为国。若不慎做出些成绩,怕不是就要大祸临头!”

    又有人道:

    “这朝堂百官,竟无一人劝阻陛下吗?”

    “哼,他们自然是要死忠于陛下,君令大于天,公道大义算得了什么?”

    见矛头转向了朝堂百官,

    一名官员苦笑着开口道:“陛下一意孤行,我等想要劝阻,也是有心无力啊。”

    “我们这些臣子,终究不能替陛下做决定。”

    说话的是尚书黄庭义,刚刚和一众官员从金銮殿上赶来这里。

    他和很多大臣对女帝欲杀李怀安一事,一直极力反对,私下多次劝谏,却毫无效果。

    大殿之下,众臣给李怀安罗织罪名,扣上乱臣贼子之名的时候,

    黄庭义等人气得要死,却无可奈何,干脆托病没有上朝,

    今日女帝突然召集众臣,明言不得托病不来,

    他们才不得不去。

    见女帝的所谓绝杀之计一败涂地,

    他们幸灾乐祸之余,更觉得扬眉吐气。

    在黄庭义的带动下,众臣不顾女帝当前,直接出了金銮殿,赶来为李怀安送行。

    众臣此举,既是为了全自己心中的大义公道,

    也是隐晦的抗议女帝的倒行逆施,

    此外,还有一层隐藏的期望。

    众臣来这里相送,是期望着,多少能为李怀安和女帝之间的死局,挣出一丝转圜的余地。

    虽然知道女帝必定会因为他们的擅离而震怒,

    但所谓法不责众,他们这些人已经占了朝堂半数之众,

    女帝难道还敢把他们全杀了不成?

    除非她这帝位是不想坐了。

    黄庭义任尚书多年,素有清名,在民间风评颇佳,

    见他开口,贤士们便没有再出言指责。

    众人是来此送别李怀安的,也无心口角之争。

    良久。

    李怀安和姑射晚睛缓步走来,

    身后是数万相送的百姓和学子,以及铁衫军将士。

    凉亭里的众人齐齐迎上,躬身拜倒:

    “我等在此,恭送大将军一程!”

    百姓、学子和将士们见到这个场景,也没有太多惊讶。

    女帝倒行逆施,将天下人的民心倒逼到李怀安这边。

    这番相送的场景,他们已经见得麻木了。

    李怀安看着面前拜倒的众人,温声道:

    “诸位的心意,我心领了,请起吧。”

    众人起身后,

    尚书黄庭义越众而出,带着一众官员再次拜倒:

    “微臣还要代大周百官,向李将军致歉。”

    李怀安眼神闪了闪:

    “哦?”

    黄庭义惭愧的道:

    “朝堂上,多人愚忠于君命,罔顾公道大义,给李将军罗织莫须有的罪名,我等耻于与之为伍!”

    “陛下一意孤行,我等全力劝阻也无济于事。”

    看了看李怀安身后的学子、百姓和将士们,他又道:

    “但李将军的忠义和恩德,我大周子民都看在眼里。我等,并非不知公道人心。”

    “他日……还望李将军对我大周子民稍加怜惜。”

    李怀安沉默了一下,

    他微微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黄庭义的恳求。

    他也早就看出来了,眼前的众臣,并不在当日给他罗织罪名的众臣之中。

    李怀安面色和煦的道:

    “诸位同僚的心意,我知道了。”

    “我李怀安也是明理之人,自然不会迁怒无辜之人。”

    这话还有一层潜在的意思,

    不会迁怒无辜之人,

    那有辜之人会怎么样呢?

    黄庭义眼皮抖了抖,沉默不言,只当没听出这潜在的意思。

    ……

    百度直接搜索: "天晴书院" 看免费小说,没毛病!

    (www.tqshuyuan.net=天晴书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下一章 手机阅读>>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