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章节目录 第307章 幕后黑手(第三更)

作者:张凡崇祯周皇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山海关是非常重要的关隘,这自不必多说了。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而现在出了这档子事,就对皇帝个人能力考验非常大了。

    现在前线又在作战,人心需要的是稳定,宪兵司抓了一个游击将军和一个都司走了,已经在山海关引起了震动。

    连总兵赵率教都做好了自罚的准备,奏疏都已经写好,表示自己有罪,有错,监管不严。

    其他人更是忧心忡忡。

    结果第二天,徐应元就带着皇帝的圣旨走了一趟山海关,把赵率教表扬了一顿,不仅如此,还拿出2两万银子,分赏下去。

    每人都能拿到2两银子的赏金,军官甚至能拿到5两。

    别小看这点钱,边军一个月的薪酬大约也就两。

    不仅给了银子,徐应元还替皇帝传了话,将赵率教表扬了一顿。

    搞得赵率教羞愧得恨不得自己挖条缝钻进去,当场就发誓,一定为天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与徐应元一起来的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叫刘策,新上任的蓟辽总督。

    说来也巧,历史上的刘策,也是在崇祯二年7月上任的蓟辽总督。

    冥冥之中,这轨迹又回来了。

    历史上,因为己巳之变的原因,刘策被下狱,被崇祯皇帝给砍了。

    刘策这个人,怎么说呢?

    中规中矩,稳稳当当,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中层管理者。

    李邦华向皇帝进言让他来做蓟辽总督,肯定是有原因的,原因大多是政治方面的。

    袁崇焕算得上是孙承宗的人,天启年间,孙承宗还是辽东督师的时候,袁崇焕就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

    赵率教这些人也基本上可以说是孙胡子的人。

    现在孙承宗身兼三个高级职位,辽东可谓是孙胡子一手拿捏着,这样的局面,自然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忌惮的。

    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要搞他?

    李邦华的这个主意,其实是为接下来的辽东局面做一个势力平衡。

    袁崇焕收复广宁,自然是要打赏的,能赏什么?

    最适合的就是从蓟辽巡抚提拔为蓟辽总督,但是这个办法在政治格局里显然不是最合适的。

    从政治平衡的角度来看,袁崇焕也需要有人来制衡一下。

    辽东督师的管辖范围是哪里?

    蓟镇、辽东镇、天津卫、登莱。

    没错,周围这些军事重镇全部是辽东督师管辖,所以历史上的袁崇焕权力是非常大的。

    连登莱都是辽东督师的管辖范围。

    这个时候,最合适的就是让袁崇焕直接督师蓟辽,让刘策来总督蓟辽。

    督师和总督有什么区别?

    督师比总督大,范围更广。

    刘策总督的范围是蓟镇、天津卫,袁可立现在巡抚的是登莱,登莱在山东。

    但这些名义上都归辽东督师管辖,但总督和巡抚又都是京官,可以直接向皇帝汇报。

    这样的政治局面,就非常合理了。

    而刘策这一次去山海关是去做什么的呢?

    肯定不是任命,而是打个照面。

    他虽然被任命为辽东总督,可山海关实打实的是袁崇焕的人,袁崇焕现在在前线血战广宁,后面自己人突然被别人抢走,那肯定是要除大乱子的。

    刘策是来干什么的呢?

    他是来协助运输军粮。

    现在最紧急的不是追责,而是赶紧把粮食先运到前线。

    你看,皇帝不但没有追责,还犒赏了山海关的守军,这样才能稳定人心,才能让大家抛开心中的忧虑,赶紧干活。

    孙传庭已经解了锦州之围,接下来关宁军和御林卫要通力合作,解广宁之围。

    前线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了,转身该狠狠的查李觉远后面的人了。

    他后面有没有人?

    肯定有!

    兵部调粮食,那都是有官方文书为证的,岂是说调就调,说卖就卖的。

    没有文臣的暗箱操作,他一个游击将军和一个都司,能在这种重要的时候,赶出这样的事来?

    当天,锦衣卫就登了几个人的门。

    一个兵部郎中李继贞,一个是兵部司郎魏云中。

    等把李继贞投下狱毒打了一顿,又招出一个人。

    谁?

    顺天府府尹梁廷栋!

    崇祯一听,微微一怔。

    梁廷栋?

    这个人也是历史知名人物啊!

    他是历史上最希望袁崇焕死的那个人,为什么?

    因为他这个顺天府府尹上任之前是通州的巡抚,通州巡抚是做什么的?

    是管理漕运的官员之一,就是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大明朝最重要交通枢纽。

    江南的税、粮食全部都是通过大运河运到京师东边的通州的。

    而这里面牵扯到许多皇亲国戚通过漕运做生意的丑闻,梁廷栋和那些皇亲国戚就有洗不干净的关系。

    至于某些皇亲国戚是不是与建奴有生意往来,崇祯现在暂时没有打算去查。

    事情总得一件一件来。

    然而袁崇焕上任辽东巡抚后,生意就受阻了,梁廷栋作为里面的利益既得者,当然是希望袁崇焕死的。

    而这一次,他竟然也与卖粮案有关联。

    这些人动不动?

    当然要动!

    只要是文官,就没有问题,现在不能动的是边军。

    李觉远和张德正是已经到了卡脖子的地步了,不动接下来军粮根本运不过去。

    到这一步就差不多了,维稳最重要。

    至于文官,当然是要把案件往最大的去办。

    要让全天下人皆知,要全天下人看看汉奸的嘴脸,让所有人引以为戒!

    锦衣卫的办事效率非常高。

    一个李继贞,一个梁廷栋,一个魏云中,都审完了。

    所有的供书都放在崇祯的桌上。

    皇帝一个字一个字看完,最后深吸了一口气。

    他没想到因为这个案子,竟然还牵扯到了已经被诛了九族的八大蝗商!

    魏云中是哪里人?

    他是山西人!

    他这个兵部左侍郎管辖的地方是哪里?

    管大同、宣府两地的军务。

    这个人人品如何?

    非常好!

    而且文物奇才,是历史上崇祯初年绝对的名臣。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因为有一个贪得无厌的老婆和一个更加贪得无厌的小舅子!

    这俩人早在前几年,就利用魏中云的关系,和山西出身的八大蝗商有关联,为了赚钱,在张家口一带和建奴做生意。

    当时魏公公还没有得势,东林党还很牛逼,魏中云也不是兵部侍郎,但头衔也不低。

    他老婆和小舅子就利用他的官职,通过同乡的人,暗中在山西搭线。

    大概是赚边境的钱赚上瘾了,这一次竟然把触手摸到了辽东。

    然而,其实这背后的原因更加复杂,甚至涉及到了朝堂之争!

    。

    百度直接搜索: "天晴书院" 看免费小说,没毛病!

    (www.tqshuyuan.net=天晴书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下一章 手机阅读>>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