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章节目录 第289章 北京制造局,大明工业革命的引…

作者:张凡崇祯周皇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想着想着,心里居然开始想念红娘子了。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朕难道真的是个渣男?

    好吧,朕就是个渣男!

    大约一炷香的时间,崇祯到了北京制造局。

    听闻皇帝要来,大上午的,徐光启他们就做好了准备了。

    等皇帝到的时候,众人已经在门口。

    “臣等参见陛下。”

    “诸位爱卿都快快免礼。”

    “谢陛下!”

    “徐爱卿,咱们进去说吧。”

    众人一同进入北京制造局。

    北京制造局修的非常宏大,修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花费了150万两!

    在正门口,有一座玄武石像,它象征着北京制造局制造出来的物品的品质!

    左边是制造轻工业产品的厂房,里面有香皂、香水,还有洗发水,最近连卫生纸都研制出来了,只不过还没有投入量产中。

    右边是制造重工业产品的厂房,空间和规模更大。

    有水泥,有冶铁、铸炮和火枪,还有雷天雷、铠甲、猛火油等等。

    为什么要在这里再开一个火器制造的地方呢?

    一是因为工部腐败现象依然还很严重,崇祯要重新设立一个地方,将底层的工匠们转移一部分到这边来,诸部将工部重要的事情架空,以后工部就只管坐办公室,搞一些文职就可以了。

    二是考虑到运输。

    以后火炮、火枪肯定是大规模的造的,崇祯要打造一支非常强大的火枪队,和炮兵营。这必然需要大量的原材料集中运输到一个地方,而现在的火器空间太小,且门口道路太窄,已经满足不了这个需求了。

    崇祯先参观了轻工业的。

    徐光启给他一一介绍,且带着他观看了整个轻工业商品的制造流水线。

    徐光启不愧是徐光启,在汤若望和李天经等人的不懈努力下,经常真的把流水线给整出来了。

    但这和后世的流水线相比肯定是差了很多的。

    至少皮带流水装配线、板链线、倍速链、插件线、网带线、悬挂线及滚筒流水线这七类流水线,一类都不属于。

    那属于啥呢?

    大明流水线初级版本,即分工协作,每一个人做自己固定的那一个模块。

    可别小看这一点,人类历史上真正分工协作是古典经济学家、自由市场概念提出者亚当斯密搞出来的。

    只不过崇祯借用过来了。

    分工协作之后,生产效率至少提高了3倍。

    举一个例子!

    之前没有分工协作的时候,一个人最多一天可以制作出10个到15个香皂,一百个人可以制作出1000个到1500个香皂。

    但现在分工协作了,100个人平均一天可以3000个到4500个!

    这样效率大大提高了。

    而现在北京的香皂市场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每天都断货!

    每天!有时候下午就卖完了!

    所以,雅兰堂虽然把价格压下来了,但是民间其他的商人卖的依然贵,因为供不应求啊。

    可现在北京制造局已经建成,轻工业制造的这个厂房非常的大,第一批直接招募了600人来分工制造香皂。

    一天造18000个到27000个!

    现在整个北京,有180万人,如果大家都用上香皂,一个香皂用一个月,那么每天至少6万人有购买需求。

    考虑到并不是全民每天都洗澡,再折算一下,到3万人。

    现在北京制造局每天可以生产20000多,这几乎可以把民间任何一家香皂店的价格都压下来了。

    洗发水和卫生纸也采用了同样的模式。

    因为集中运货集中生产,香皂一天卖出20000个,每个赚10文钱,那也是每天200两,一个月6000两(390万元)。

    卫生纸和洗发水也是一个道理,都是快消品。

    加起来一个月大约能赚2万两,一年24万两(亿)!

    其实完全可以卖得更贵,但为什么不卖更贵呢?

    因为北京制造局不是私企,是国企,是担负了民生任务的,赚钱只是为了养活这些人,并且有一部分税交上去。

    就像农务院下面的农务司,在全国各省都有一部分田是朝廷的,这些田的麦子和大米收获了都是要存在当地的粮仓里的,每年拿出来应急。

    或救灾,或稳定粮价。

    这些都是国企的责任,民生才是第一位的!

    崇祯感觉到非常满意,他觉得事情交给徐光启他们,自己只需要提出自己的畅想,徐光启他们就能兢兢业业,辛辛苦苦,加班加点给自己整出来。

    这才是国之栋梁啊!

    崇祯点了点头道:“大明有诸位,是大明之幸,是朕之幸!”

    “陛下谬赞,臣等愧不敢当。”

    只有崇祯这个大明朝商业世界的设计者,才知道,北京制造局的诞生意味着什么。

    它不仅仅是在生产商品,它还将奠定大明在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从原材料的挖掘、运输、整理,到加工,再制造、整合,分工制作成型,然后分批运输到雅兰堂售卖。

    这是一长条产业链,老百姓在购买的时候只需要付钱就拿走货,但其实后面的这一长条产业链是非常复杂的。

    例如原材料的挖掘,就需要大明国土管理部下属的林业局批准,然后花钱采购山林。

    这是一套全新的商业模式,被北京制造局给打通了。

    以后等进入商业社会,私人商社完全可以按照国企的这一套来组建!

    崇祯心情大好。

    徐光启道:“陛下,您之前跟臣提到的纺织机,臣等也做了一份,请您过目。”

    下面的人搬过来一台纺纱机,崇祯定眼一看,微微怔了一下。

    大明的纺织技术强不强?

    强!

    大明是世界丝绸中心,隆庆开关三分之一白银内流,就是丝绸、茶叶这些赚的钱。

    但是效率高不高?

    不算高,需要人来堆!

    这台纺纱机已经安装上了飞梭,效率已经提高了两到三倍了。

    以前是普通的梭子,需要两到三个人完成,并且非常大。

    而安装了飞梭,只需要一个人完成,并且速度还加快了。

    即节省了人力也提高了效率。

    这些其实都不是很难的技术,不需要钢铁,用木头就可以做出一台纺纱机,飞梭用钢铁制造,但飞梭很小。

    徐光启走过去,用手轻轻一摇旁边的把手,整齐排列着的十几个纱锭就在纺轮的带动下咕噜咕噜要动起来。

    虽然看起来还很粗糙,但珍妮机的原理已经几乎完整了,只需要再扩大,做得更结实。

    从1到多数,是很简单的,只需要复制。

    但从0到1是非常难的,因为从无到有,你根本无法确定你想象的那个东西是否真的存在。

    而之所以徐光启他们能做出来,本身是大明的纺织机已经很成熟了,只不过形状不同,而且不是手动的。

    穿越者崇祯,是加了一把火。

    如果这种手动的纺织机真的完完整整做出来,并且质量做得非常好。

    那时候,大明来将点燃工业革命的引线。

    。

    百度直接搜索: "天晴书院" 看免费小说,没毛病!

    (www.tqshuyuan.net=天晴书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下一章 手机阅读>>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