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章节目录 第259章 你们就是这样收税的?(第一更…

作者:张凡崇祯周皇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六月六日,崇祯定的高考日,高考开始了。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虽然崇祯不在京师,不过在刘宗周的主持下,第一届高考顺利在京师举行,参加考试的一共有268人,来自北直隶、山东、山西和陕西。

    第一届的高考规模比想象中的规模要小。

    不过能来参加的,都是当地举荐的在农学、工科都有一定实践基础的。

    第一届高考的考场就在北京大学里面。

    这件事影响并不大,因为在传统的读书人眼里,这些人都是不学无术的鼠辈,他们也不看好北京大学的模式。

    而且最近大明的风向也主要在对外战争和对内的税改这两块,当然没有人去关注高考。

    六月六日这一天,崇祯已经从宣府入关。

    当天宣府总督沈棨和总兵侯世禄敢来迎接圣驾的时候,只看到了张之极和孙传庭,以及御林卫、虎贲卫和部分天雄军。

    总督沈棨道:“几位大人,请问天子御驾何在?”

    “沈军门,天子已经单独离去。”

    沈棨和侯世禄面面相觑,侯世禄道:“天子去了何处?”

    孙传庭笑道:“吾等也不知,陛下要去哪里,咱们做臣子也不能多问。”

    皇帝回来的太快了,行动的也太快了。

    京师的大臣们听说皇帝入关来,也是六月九日的事情了。

    而六月九日,崇祯已经带着一批锦衣卫和天雄军,从北到南,进入了河南地界。

    眼下已经进入六月,在六月底,朝廷会收一批税。

    各地官府已经在着手准备收税的时候了。

    而李自成和魏忠贤,已经来河南几个月。

    早在四月初的时候,崇祯就收到了河南的消息,死了一个官员和一个举人。

    怎么死的?

    反正弹劾李自成的奏疏里说是李自成弄死的。

    就因为这件事,朝堂这两个月都没有消停过。

    又和军事、新政搅和在一起,现在的北京城的朝堂简直比一锅粥还要乱。

    既然都这样了,为什么崇祯还不快回北京镇住大局呢?

    呵呵,他回北京后,确实都会消停下来,可那都是表面的消停,真正的问题,却并不能快速解决。

    至少现在辽东的战事有袁崇焕和秦良玉在前面顶着,后面有孙胡子运筹帷幄,大致节奏没有乱。

    其他的,都是小事。

    真正的大事是河南的事情。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河南民间出现了暴乱。

    这是孙承宗十万火急传过来的奏疏。

    这个暴乱的人是个女的,人称红娘子。

    崇祯心里真是有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

    哎哟卧槽!

    居然是红娘子!

    这历史上可是有记载的啊!

    这也是位传奇女子。

    朕把李小哥给摆平了,本以为改变了历史走向,没想到红娘子居然冒出来了。

    不过,这背后的事情怕是没有这么简单。

    毕竟李自成和魏忠贤都在河南。

    这两个多月,整个河南都被李自成和魏忠贤搅得鸡犬不宁。

    按理说,新政的声音应该是在河南不少地方都有传开的。

    既然如此,老百姓肯定是会拥戴新政的,朝廷的声望应该刷出一波新高度才对。

    这个时候出现暴乱,怕是许多问题都在当地被掩盖住了。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现在整个河南都在弹劾李自成,都说红娘子和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也有无数人借机弹劾魏忠贤,说魏忠贤在河南滥用职权,压迫忠良。

    四月份,死的一个官员和一个秀才,就是死在魏忠贤的手里了。

    这件事已经在朝堂上搞得风风雨雨了,现在又出现了暴乱。

    说明河南的情况,已经严峻到崇祯不得不亲自走一趟的地步了。

    这个红娘子本来是民间一个耍杂技卖艺的人,正因此,她身手了得,但见过太多民间的黑暗,官府吃人不吐骨头,老百姓饿死的饿死,被官绅逼迫为奴的逼迫为奴。

    正史上,她就是在河南信阳起兵的,那时候陕西、山西、河南一带已经有不少民间暴乱,闯王高迎祥势大,红娘子还只是其中名不见经传的一个。

    崇祯一路飞快南下,很快渡过了黄河。

    由于他的速度太快,根本就没有人知道皇帝已经到了河南。

    要是知道的话,怕是整个河南的官场都要震动。

    六月十一日夜,盛夏,太阳蒸煮大地,热浪滚滚。

    前面是一座村落,田里倒是有不少西瓜。

    崇祯带着骆养性、卢象升,还有几个天雄军士兵,进了甲里。

    他们是去买西瓜的,打算把这片地的西瓜全部买下来,大家赶路也辛苦,请大家吃吃西瓜。

    他进了村头的牌坊,就听见里面传来狗叫的声音,还有哭泣的声音,以及怒骂声。

    “官爷,留一点点吧,家里的孩子已经没有吃的了,求求你们了!”

    一个妇人跪在那里,一只手抱住一个男子的腿,苦苦哀求道。

    “去你妈的!现在朝廷要收税,知道吗,要收税,你们交税,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一点不够!”

    周围围满了人,那个妇人泪流满面,灰头土脸,她背上背着一个小孩,大约也就才两岁多一点点,可能也是被吓着了,正在大声哭。

    “官爷,今年收成不好,而且朝廷已经说好不增加赋税了,给我们都留一点吧,孩子他爹去年参军,死在草原上了,咱们这一家子都没法活了,求求你!”

    那个穿着差役衣服的大汉一脚踹过去,将一边的斛(一种容器,为5斗)拿过来,大声道:“冲进去,把里面的粮食都拿出来,装进这个斛里,一粒不能少!”

    “是!”

    几个壮汉冲了进去,也没有人敢拦住他们。

    那个妇人哭得更惨,周围有人多说一句就会被几个壮汉大骂。

    卢象升看到后,道:“陛下,要不要……”

    崇祯抬起手,打断了卢象升,道:“不要暴露真实身份,咱们就过去看看。”

    翻身下了马,崇祯带着人走了过去。

    那个壮汉一看崇祯,一身的甲胄,顿时就认出来是军官。

    他微微有些疑惑,莫非是卫所的人?

    卫所那帮懒货今天也出来了?

    到底是小地方的差役,可能连县城都没有出去过,当然分辨不出来这是明军的哪一支,只知道这是军官。

    连忙陪笑道:“小人给军爷问安,这位军爷不知是何处而来?”

    “我们只是路过,听见声音,过来看看。”

    “哎哟军爷,也没什么,小人在奉知县大人的命令,挨家挨户收税呢!”

    崇祯笑道:“收得怎么样?”

    那大汉瞪了这群人一眼,然后转向崇祯笑道:“这帮杂碎,一到收税就装穷!”

    【作者题外话】:各位大佬,我知道你们很着急很着急,我也很着急很着急,但是写小说真的是不是打字复印。一章每个2个小时写不出来,还要修改大纲,查阅史料,而且里面涉及到许多经济类的,需要算账,需要记录,需要逻辑推断。

    不能仰着脑袋乱写一通吧,咱们总要对自己写的东西负责。

    可能有时候赶稿子实在太急,有些错别字。还出现打错的,例如把莽古尔泰打成了代善,我自己看到了都笑喷了。

    。

    百度直接搜索: "天晴书院" 看免费小说,没毛病!

    (www.tqshuyuan.net=天晴书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下一章 手机阅读>>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