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章节目录 第126章 朕要建立皇家银行

作者:张凡崇祯周皇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种税政肯定是配合新的土地政策来实施的。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至于那些已经被兼并的田怎么办?

    当然是一个个找麻烦,该抄的全部抄!

    这地主家里睡没有几条人命?

    要找他们的麻烦还不容易?

    反正这种政策执行下去,也是明年的事了,明年他崇祯的亲卫军已经扩充到大几万了。

    把明年的己巳之变扼杀在摇篮后,正好可以拖出来,在全国练练手。

    看哪个不服的,狗日的拖出来直接砍了!

    “诸位还有什么事?”

    见众人没有什么要说的了,崇祯道:“李侍郎。”

    李邦华出列:“臣在!”

    “京卫里空缺出来的人,你与英国公商议商议,看如何补缺。”

    “是!”

    英国公张维贤微微一怔,没想到皇帝竟然要让自己来安排京卫的要职,这很显然是一种圣宠。

    “没什么事就退朝。”

    “恭送陛下。”

    退朝后,崇祯刚好路过承乾殿,闻到了烤红薯的香味,过去一看,原来是田妃正和一群宫女蹲在那里烤红薯。

    田妃今年也就才十七岁,是个才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气质不俗。

    却偏偏喜欢上了吃红薯,而且还乐得自己烤,那群宫女太监跟她一起不亦乐乎。

    看到这一幕,崇祯也走了过去。

    刚刚与大臣们开完早会的崇祯脑瓜子有些木,这十月的北京,已经秋意甚浓。

    一大早的,田妃居然在这里烤红薯。

    不仅如此,周围还堆着一些东西,一边的太监正在搬花花草草。

    见皇帝来了,都过来行大礼。

    “都免礼。”

    “田妃,你这些是做什么?”

    “回陛下,妾身打算在这里种一些花草。”

    “这宫里的花草也不少,为何要单独种一些呢?”

    田秀英道:“妾身想着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布置一番。”

    崇祯微微一怔,史书就记载田秀英十个多才多艺的女子,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女子,的确是不假的。

    作为21世纪的男人,当然很喜欢这种有自己想法的女子。

    崇祯看田秀英越发觉得可爱,便拉着田秀英一起,两人烤着红薯。

    崇祯道:“这烤红薯,要把红薯埋在下面,烤出来的才香。”

    “陛下也会烤红薯?”

    崇祯笑了笑,他是农村家庭长大的,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田里挖红薯去烤。

    “朕也是听宋应星说的。”崇祯打了个哈哈。

    众人便是忙活着。

    崇祯倒也没有过多停留,想着等晚上再来找田妃。

    他去了周皇后那里,周婉言现在正是有孕在身,崇祯当然要去多看看。

    “陛下,听说臣妾的父亲带着人去打了左副都御史杨大人,是吗?”

    崇祯点了点头道:“是的。”

    “唉,我父亲爱财,那群人肯定是给了他钱的,他又爱面子,被别人当做枪来使的。”

    周奎却是爱财,且极其吝啬。

    最近勋贵的事闹得沸沸扬扬,京师里到处都在讨论这些事。

    而且听说尽早朝皇帝下令处死所有涉嫌蓟镇调兵案的勋贵。

    偏偏周奎在这个节骨眼上去殴打朝廷命官,这事周婉言都无话可说了。

    崇祯道:“皇后,你觉得朕该如何处置他们?”

    周婉言道:“陛下是圣明之君,意在中兴大明,现如今勋贵殴打朝廷命官,致使朝廷颜面无存,自然是要重罚!”

    “如何重罚?”

    “除爵。”

    “那嘉定伯呢?”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何况我父亲致使一个伯爵。”

    崇祯没想到周婉言如此深明大义,对她更加疼爱。

    “婉言,等你生完孩子,朕给你做好吃的。”

    “嗯,多谢夫君。”

    崇祯一把抱住周婉言,只觉得怀里的人娇小可怜。

    等陪周婉言吃完中午饭,崇祯便着了一身便衣,一路出宫。

    他今天要见一个非常重要的人。

    谁?

    陈子龙!

    这是明末非常著名的一个青年才俊。

    不过此时他才二十岁,还没有考中进士,崇祯元年,在京师游学。

    崇祯便让人将他留在了京师。

    陈子龙也不知道到底是谁要见自己,反正自己已经在这座豪华的宅邸住了有一段时间了。

    等下午的时候,崇祯的马车在城南这座宅邸停下来。

    锦衣卫们都是一身便服,将崇祯簇拥在中间,周围已经清查完毕。

    崇祯走进去后,陈子龙正在前堂。

    听说见他的人终于来了。

    “在下陈子龙,拜见这位官人。”

    当陈子龙看见来人竟然与自己年龄相仿,甚至比自己还小的时候,微微有些惊愕。

    从崇祯的穿着,他立刻判断出来人身世不俗,应该是京师某位大官家的公子。

    却不知为何找自己来?

    崇祯挺直身姿,走了进去,笑道:“陈公子请入座。”

    陈子龙作揖,然后入座。

    “陈公子久等了,我最近事务繁忙。”

    “无妨。”陈子龙心中确实有些不悦,既要见自己,还让自己等了一个月,这人实在奇怪。

    “陈公子,我最近遇到了一些问题,想向陈公子请教一二。”

    “官人但说无妨,陈某知无不言。”

    “我一个半月前,与北方做生意,赚了些小钱,只是最近生意不好做,赚的钱实在太难运回来了。”

    “官人赚了多少?”

    “一百二十万两。”

    陈子龙微微一怔:“官人真是大手笔,还未请教官人尊姓大名?”

    “你且先听我说,这一百二十万两从北方运输下来,着实困难重重,既要防御流民,还要防范贼匪,官人可有好办法?”

    陈子龙立刻道:“用银钞啊,我早就说过,可以用银钞,白银做交易,很难搬运,影响非常大,朝廷应该普及银钞。”

    崇祯又道:“可是太祖当年就开始用银钞,但奈何后来银钞贬值实属厉害。”

    陈子龙又道:“那是因为朝廷印刷无度,银钞关乎商业命脉,其实朝廷说印刷就印刷的,当今朝廷,应该一边推行银钞,一边建立起银钞监管衙门,银钞过量,其数额超过了事物购买价值,必然贬值,一旦贬值,人人唾弃!”

    崇祯大喜,这就是他找陈子龙的原因。

    陈子龙这个人,是大明朝为数不多还想着恢复银钞并建立监管机制的人。

    崇祯又问道:“陈公子,如果这大明的银钞交给你来做,你会如何做?”

    。

    百度直接搜索: "天晴书院" 看免费小说,没毛病!

    (www.tqshuyuan.net=天晴书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下一章 手机阅读>> (快捷键→)